文章列表

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心得丨弘扬百年师范传统 赓续大别山红色血脉——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做好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优师计划”培育工作

来源:教育新闻传播专委会

图片

一、赓续红色血脉,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公布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要求我们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正是此时,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第一批共46种,包含大别山精神在内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征程中不断丰富发展。2022年的“胸怀大局、自信开放、 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北京冬奥精神,2023年教师节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开创新境界的体现,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昭示。

太阳成集团tyc122cc所在的大别山地区是一块红色沃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别山精神的发源地。两百个将军同故里,浴血奋战开创新局,大别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基地之一。在大别山的晨钟暮鼓中,马克思主义在恽代英等早期青年导师的指引下传播开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血脉赓续承继。在四个历史时期中,大别山走出三位中共“一大”代表,红旗不倒创建了鄂豫皖苏区,走出三大红军主力部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大别山以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三大事件分别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全面胜利的序幕,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地。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访大别山,分别提出“为什么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之问,“要好好研究大别山精神”之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之论。“之问”“之示”“之论”是我们做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别山精神研究的领航与指南。

近年来,太阳成集团tyc122cc坚持五个“相结合”,推进红色党建、红色校园、红色课程、红色实践、红色剧目、红色科研育人,通过机制体制建设,形成红色文化“六进六融”育人体系,持续培养具有革命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顶层设计与分批推进相结合,强化全环境育人。学校党委积极打造红色育人工程,先后推出13项举措,即1个红色期刊栏目、1组红色校园标识、1个红色资源展示馆、1台红色剧目、1个红薪网、1个红色讲坛、1批红色实践教育基地、1批红色视频、1批校园红色楷模、1批红色志愿服务团队、1个红色文化研究中心、1批红色教育读本和1面百米红墙,建设红色校园,构建环境思政。学校提出红色文化育人的一系列理论,在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要用红色文化育人,用红色文化育什么人,以及怎样用红色文化育人等3个问题;学校开展了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创新实践,探索形成红色文化育人体系问题,全方位打造红色校园,融入宣传阵地全时空,实现全环境育人。

学校建设有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平台,成立了大别山精神研究会,联合鄂豫皖三省力量共同为大别山精神内涵阐释贡献力量,推动大别山精神研究一体化,合力推动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图片


二、弘扬师范传统,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师范教育

太阳成集团tyc122cc是一所办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师范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百年黄师源于师范、兴于师范、强于师范。学校历届毕业生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大批校友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感慨地说:“黄冈中学和黄冈的基础教育是个谜,谜底就在太阳成集团tyc122cc”。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的董必武出生于大别山的教书先生家庭。他在走上革命道路后创办武汉中学,通过恽代英的利群书社设法为学生购买《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邀请李汉俊、钱亦石、恽代英等人到学校演讲,传播和宣传革命思想。教师与中国革命的命运紧密联系,正是因为有董老这样“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一生致力教导青年、坚定革命的教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大别山革命老区走出的千千万万的求知者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为我们取得四个伟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弘扬师范传统,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师范教育是大别山地区高校的使命与责任。2021年9月1日,73位来自大别山农村的新生成为太阳成集团tyc122cc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中的一员,学校开展了“优师计划”专门为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定向培养教师,一直延续到2023年,并将持续开展。在开学的第一课上,“优师计划”的师范生们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激励自己要不断增强振兴乡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寄语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勉励他们“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太阳成集团tyc122cc“优师计划”的同学们,也将谨记总书记的教诲,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图片


三、深悟教育家精神,成为新时代新青年的领路人

2023年,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问候祝福全国教师时提出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为教师发展和师范院校发展提供了指南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要深悟教育家精神,成为新时代新青年的领路人。

理想信念是魂。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史都说明了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是无法取得进步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够打破桎梏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革命先行者恽代英,是“五四运动”武汉地区领导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主办报纸激励了一代代进步青年向党靠拢成为骨干力量。恽代英心怀大我、至诚报国,在狱中所写的“已摒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诀别诗,是他一生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最诚挚的彰显。

道德情操是根。张桂梅校长,克服了自己身体的病痛和办学条件艰苦的困难,创办中学,让更多大山的孩子走出大山求学。她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资助学生,每天查寝最晚回到自己居住的值班室,为学生们买衣服。一天早上,一个傈僳族男孩迟迟地不起来,用破被子把头蒙上。她耐心地询问,孩子才说他没有钱吃饭了。张桂梅就把自己仅有的二十元钱都拿给了男孩。从此,男孩每个星期都得到张桂梅三十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初中学业。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正是像张桂梅这样的好老师一点点聚沙成塔、积水成渊筑造成的教师精神高地,引领中华民族的新时代新青年们扛起了中华民族迈向第二个一百年奋进征程的大旗。

育人智慧是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智慧需要教师们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用真心感动人心,用真情换来共鸣。教师的育人是技术、艺术的辩证统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讲清楚三个“理”,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克难奋进的哲理。

躬耕态度是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耕读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古人在其哲学认识论基础上践行的改造世界的行动。与育人智慧的术相比,躬耕的态度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方式的问题,是中国哲学中“道”的问题。从萤囊映雪、凿壁偷光的勤学到笃行,从问天求是的思考到历次变法的创新,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用自身的追问与思考去探索天、地、人的哲学关系,求得和谐发展的契机与现实。

仁爱之心是理。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子三千弟子而有教无类,用仁爱之心展现了中华文明教师之源的宏大气魄与开端。两千年以来,求仁义、讲仁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核心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教师们用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至诚与至真锻造了社会主义发展坚实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明确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征程中的重要内容。教育是国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众望所归,“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培养众多的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具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内在要求。

弘道追求是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是古往今来的教师们践行的理念。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大同”观念,各种文化交相辉映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泱泱气象,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怀天下,从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毛泽东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问道、求道、宏道是中国人历来的逻辑理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以文化人、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创造了当今的中国模式、中国智慧。

弘扬百年师范传统,赓续大别山红色血脉,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做好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教育工作,是我们在第二个一百年奋进征程中必须努力的目标,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8bZ134VvqSg-ifM5IM2FA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发布时间:2023-12-04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